2025年7月4日,乌克兰军方用4架无人机突破俄军防御系统,精准打击了位于莫斯科州谢尔吉耶夫-波萨德地区的无人机生产中心。
这个距离乌克兰边境1300公里的工厂,专门生产攻击型无人机的温压弹战斗部件。
这次袭击本身并不稀奇,但袭击中使用的装备却让人意外。从俄乌战场传回的画面中,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,他们使用的大量装备都印着同一个标签——"中国制造"。
打了三年多,这场仗意外帮美国办了件事——摸清了中国的工业底子到底有多厚。结果一看,西方都傻眼了。
民用设备"客串"军用:中国制造无处不在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的乌克兰战场就像个巨大的"中国制造展览会"。
比如俄军手里经常拿着的那个小设备,看起来像个对讲机,其实是中国广东某企业生产的SA6型频谱分析仪。
这玩意儿原本是用来检修电信基站的,结果到了战场上,摇身一变成了探测敌方无人机的"神器"。
为啥俄军会用这个?原因很现实。
乌克兰战场上无人机满天飞,俄军基层急需监控设备。但军用装备不光贵得要命,采购流程还特别复杂。这款中国民用设备海外售价才190美元,批量买还能便宜到160美元。便宜好用,当然抢着要。
无人机就更不用说了。
根据俄国专家透露,乌克兰在2024年一年就搞到了120万架各种无人机,其中100万架都是从民用市场买来的。
而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,中国大疆一家公司就占了72%的份额。虽然美国从2018年开始就不断制裁中国无人机企业,但战场数据不会撒谎——中国制造依然是战场主角。
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俄军甚至把中国产的民用全地形车直接开到前线当军车用,运物资、载伤员,执行作战任务。
要不是乌军炸毁了几辆,连中国生产商奥德斯工业公司都不知道自己的产品还能这么用。
美国的"围剿"为啥失败了?
要理解现在这个局面,还得从2018年说起。
2018年,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发动对华贸易战,表面上说是因为贸易逆差,实际上是看到中国制造业崛起,担心威胁美国霸权。
从那时起,美国就开始全方位"围剿"中国科技企业。
先是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然后把华为、大疆等一大批中国企业拉进"黑名单",禁止美国企业与它们合作。
2022年,美国还搞了个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,专门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。
美国的逻辑很简单:通过技术封锁,把中国困在产业链低端,让中国永远只能给美国"打工"。
但俄乌战场一打,美国人发现自己想多了。
最打脸的例子就是美国自己的军工企业。
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Skydio,专门给美军和乌军供货的,现在正因为中国的反制裁措施闹"供应链危机"。
这就尴尬了——美国原本想"卡"中国的脖子,结果发现自己的脖子被中国"卡"住了。
根据经济学家Richard Baldwin在2024年发布的研究,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总产值的35%,是美国的三倍。2024年,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.5万亿元,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。联合国统计的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。
从螺丝钉到火箭,从芯片到航母,中国都能自己造。
战场数据揭示中国制造的真实威力
提到俄乌战场上出现的“中国制造”,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,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坚持中立立场,既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,也不向乌克兰提供武器。
中国企业的民用产品出现在战场上,完全是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,就像全世界都在用中国制造的手机、电脑一样。
但这恰恰暴露了一个让西方胆寒的事实:中国连"认真"都没有,光是日常的民用生产,就能对现代战争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。
举个具体例子。
乌军拆解俄军BMD-4装甲车的火控系统时,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中国高芯科技公司的红外探测器。
连重型武器的核心部件都有中国制造,说明中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现代战争的方方面面。
这种渗透有多深?看个数据就知道了。
2024年前三季度,中国制造业GDP达到32.09万亿元,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8%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全球每生产4件工业品,就有1件多是中国造的。
更让西方担心的是中国制造业的转换能力。
平时生产民用产品,一旦需要,这些生产线很快就能转为军用。
这种"军民融合"的潜力,是其他国家根本比不了的。
西方的恐慌:面对工业巨人该咋办?
俄乌战场上的这些"意外发现",让美国和整个西方都慌了神。
他们突然意识到,过去对中国工业能力的判断可能犯了致命错误。
美国原本想通过技术封锁把中国困住,现在才发现,中国不但没被困住,反而在很多领域实现了突破。
更要命的是,连想要替代中国的国家都离不开中国制造。
印度这个被吹捧为"中国替代者"的国家,2024财年从中国的进口额都突破了1000亿美元。
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工业实力。
二战时期,美国靠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打赢了战争。
现在轮到中国了,而且中国的工业规模比当年的美国还要大得多。
2025年7月11日晚,俄防空系统一夜之间击落了155架乌克兰无人机。这个数字让人震撼,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晚上就消耗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装备。
而从战场反馈来看,无论是被击落的无人机,还是用来击落无人机的设备,很多都能找到中国制造的影子。
这场俄乌冲突,无意中给中国做了个"免费广告",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工业的真实实力。
现在的局面就是:美国想孤立中国,结果发现全世界都离不开中国制造。
面对这样一个工业巨人,美国若继续用老一套的思维和手段,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。
中国的战争潜力,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。
参考资料:
新华网:《俄乌战场上的创新——光纤无人机》,2025年4月9日
中国报告大厅:《2025年全球无人机技术发展报告:俄乌冲突中的战略行动与行业投资新趋势》,2025年7月
俄罗斯卫星通讯社:《俄国防部:俄防空部队在俄领土上空击落155架乌克兰无人机》,2025年7月11日
国家统计局:《2024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》,2025年1月17日
鼎合网配资-鼎合网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知识-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